首页

丝袜女王免费

时间:2025-05-29 04:59:10 作者:航拍“十大最美农村路”沧州大运河堤顶路 浏览量:65624

  12月2日至3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

  这已经是“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举办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前,第一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彼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刚刚提出,与会嘉宾在会上以“读懂中国”为主题,热烈探讨、展望往后十年中国走向。

  十年之期,白驹过隙。今天,“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已经从擘画的蓝图转化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书写的实景图。

  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嘉宾与会。十年过去,“读懂中国”为何仍热度不减,依旧是全世界热衷讨论的话题?解读中国,又为何总能让世界“常读常新”?

  十年间,世界从寻找“中国机遇”到寻求“中国方案”。就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举办前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会议举办地广州接连举办了两场备受世界关注的活动:一是在全球需求疲软之势下,举办第134届广交会,参展人数创新高,出口成交再增长;二是举办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超过120家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境外企业达成投资贸易项目总金额超2.24万亿元。

  两场盛会数据“逆势上涨”,足以证明环球并非“同此凉热”,同时也在互相印证这样一个事实: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外部环境,中国依然机遇无限。

  全球企业家、投资者敏锐感知、用脚投票选择中国。政治家、学者们则通过观察趋势与方向,迫切地需要拨云见日、寻找中国稳中求进、逆势增长的发展真谛。

  世界之问,中国躬身时代,以实践作答。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以变应变:这十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升到18%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明两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将接近1/3;还取得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个十年在哪里?向何处?过去中国带给世界的机遇已然提供了最好的路径参考。今天,认真聆听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之下的“中国方案”,世界各国更愿意在读懂中国的同时,透过中国、借助中国“读懂世界”。

  从到中国寻找机遇,如今到中国寻找发展良方,这或许是与会者们“不远万里虚前席”的重要原因。

  十年间,世界从“走近中国”到“需要中国”。就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举行期间,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在广州南沙举行。两场高规格国际会议不约而同选择同一举办地的背后,折射出的都是世界走近中国的渴望。

  这种走近,早已超越了对中国浅尝辄止的了解。仅从今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主题可见一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这其中,不仅仅饱含着世界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之下,中国新作为的新期待。更有着在风高浪急里,世界各国希望与中国相向而行乃至同舟共济的现实需求。

  这十年,中国发展成就与世界共享有目共睹: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帮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这样的成果规模、发展速度,在全球人类近代历史上是前所未见的,影响巨大,惠及全世界。”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巴中学会会长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关注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惠及全球人民,且追求各方共赢。十年间,中国在与世界相向而行、互惠共享中,获得了世界各国的“价值认可”。无论会场内外,对中国的需要,恰恰是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言论的高度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更加凸显。

  十年间,世界从“理解中国”到“读懂中国”。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而“相知”正是最难。

  美国政治家塞缪尔·亨廷顿曾用“文明冲突论”来描述冷战后不同的文明之间的冲突难以调和。这与中国“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观念相去甚远。

  “中国和国际上的有识之士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严重存在着‘读懂赤字’,是不利于相互之间的战略互信的。”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更是在本届大会的主旨演讲上表达了自己的忧思。

  因此,“读懂中国”不妨从“理解中国”开始。“理解中国”则不妨从眼前的粤港澳大湾区开始:过去四年多时间,粤港澳大湾区正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打破“小院高墙”,主动与全球经济接轨,因而制度创新之力迸发,也吸引着全球创业者纷至沓来。也成为中国现代化在岭南大地的生动注脚。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今天,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12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中指出。

  从广东,到大湾区,再到中国。一场场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实践正在我们面前发生,正在鲜明地向人们阐释、宣示中国的理念——独善其身并非中国的选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中美关系是有巨大潜力的,81%的普通美国受访者对中国人的感情是喜欢或者是中立的。”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名誉主席、亚洲协会全球主席约翰·桑顿在会上向我们表达了新时代加强中美关系的良好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惠及世界的,中国在不断为推动全球经济繁荣发展创造机会。”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马丁·雅克高度期待“中国式现代化”今后将为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多具有远见卓识的国际友人来到中国,理解中国,从而读懂中国。

  时代是思想之母。走出会场,从结束不久的第134届广交会,到正在举行的2023从都国际论坛,“走读中国”正愈发成为全球人士深度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读懂中国”的澎湃趋势。今天,时代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读懂中国”关乎世界的当下,更关乎世界的未来,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无论是坐而论道,还是起而行之。无论躬身参与者,还是见证者,都在成为“读懂中国”的践行者,奔赴着下一个“十年之约”。(总台记者 郭翔宇 林丽丽)

【编辑:朱延静】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黑龙江呼玛段实施人工防凌爆破 场面壮观

本次发布的案例中,3件民事公益诉讼案均涉及在网络空间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检察机关针对网络空间侵犯英烈名誉、荣誉传播快且广等特点,考虑到仅提出赔礼道歉诉讼请求,传播范围有限,无法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条第一款“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的要求,积极探索诉请侵权人在原传播和扩散渠道采取正面宣传等方式恢复受损公益。

云南通报3起违规吃喝典型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提出两个‘着力’,其中之一就是‘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总书记对亿万老年人的深情牵挂和对老龄事业的高度重视。”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虚拟养老院负责人薛梅说。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将首次展出歼—35A战斗机

湖南衡阳一工厂发生爆炸 致2人死亡1人轻伤

王天红:所谓人文之月与科学之月,分别代表着崇美与求真。文学家对月进行描述、吟咏、想象、寄托,在意的是审美。科学家眼中是科学之月,观测、登月、研究,在意的是真相。人文之月上有嫦娥、玉兔、吴刚,科学之月上有山脉、丘陵、沟壑。人文之月自发光芒,科学之月反射日光。中国古人发现月亮预兆自然现象,如“月晕而风”“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其实已是人文与科学的结合了。

登网络平台为台湾教育纠偏 区桂芝:我在台湾不是孤例

香港如何布局金融AI?特区政府在金融科技周发表了有关在金融市场负责任地应用人工智能的政策宣言,阐明政策立场及方针,获得金融、创科和学术等界别人士的欢迎。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